人类学视阈下凉山彝区现代道路建设及其意义探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道路与人类学 人类学是一门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然而其研究范围并不局限于人本身。当今人类学已不同于列维-斯特劳斯所言的“基础设施研究是一项借助于人口统计学、

一、道路与人类学

人类学是一门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然而其研究范围并不局限于人本身。当今人类学已不同于列维-斯特劳斯所言的“基础设施研究是一项借助于人口统计学、技术、历史地理学和民族志的综合研究,这一研究任务应该留给历史去完成。基础设施研究不是民族学家主要关心的问题,因为民族学首先是心理学。”[1]虽然人类学家仍致力于从往往被边缘化的社会层面进行研究,但他们已经改变了民族志的分析方式,他们在研究当今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时,必须考虑到人类关系的不稳定性。也即,现在人类学的研究重点是变化过程中的社会和文化动态,而不再是试图理解连贯的文化单位的连续性[2]1。这也体现了人类学关于“物”研究的回归,虽然人类学向来是将人的活动性能力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但却又不是以人为中心而探究人的世界,它更专注于物在人的生活世界中流动所形成的轨迹、人的生活场景及人与场景之间的互动关系、人造物的文明演化轨迹的连续与断裂[3]。

道路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形式,是人类与其生活环境互动的结果和产物,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空间、地点、景观、流动、流通和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媒介,这一物理实体承载着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和象征意义。尽管道路建设看似是基于20 世纪的工业政治经济,但其可视为21世纪典型的物质基础设施,它不仅为日益增长的商品流通和劳动力的信息社会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商品和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赖以生存的采掘业经济提供支持。道路和它所承载的强大的流动性,让我们在全球化的宏大叙事与特定时空的具体有形物质之间来回穿梭。不仅如此,道路也在其它很多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道路可以激发了人们强大的政治想象力,为未来的联通提供了希望,同时也阐明了政治和物质的历史,这些历史通常使得看似世俗的空间如此具有争议。这些争议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现代公路的规划和建设涉及许多利益相关者——道路建设等公共工程项目通常涉及金融、监管和技术等关系,这些关系往往可以在某一单一、特定的空间中折射出国际、国家和地方权力[4]。因此,在空间序列层面,道路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控制模式的实体化物质而存在。另一方面,道路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通过谈判建立各种关系[2]11。换言之,道路兼具物质性和社会性双重特征。

有关道路研究的民族志所关注的主题是与文化和物质流动有关的一种更为普遍的不确定性,以及道路与现代性、连通性、流动性以及全球化之间的关系。由于流动性在现代情感体验中的重要地位,关于流动性的研究引起了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学者的极大兴趣。Urry 认为“流动性已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定义当代人类的状况,包括影响甚至定义来自各种背景和社会阶层的人的日常生活的长期和频繁的流动”[5]3-16。然而,在流动性被视为可为人们带来极大自由的同时,人们也前所有未地感受到道路所带来的区隔性(disconnectivity)。以高速公路为例,它通常采用全封闭式管理,被两侧的隔离栏或铁丝网围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它的各个出入口都被严格管理,禁止行人、牲畜或非机动车等出入,这无疑给沿路的居民带来了极大的区隔感。正如拉金所言:“基础设施让形形色色的地方发生互动,将其中一些彼此相连,又将另一些予以隔绝,不断地将空间和人们进行排序、连接和分隔”[6]302。朱凌飞的研究同样指出:“高速公路可被视为城市的延展,而且是城市在“城-乡”二元体系之下的延展,它是以对乡村的排斥和区隔为代价的”[8]165。Lefebvre则认为高速公路像一把巨大的刀,将乡村和土地分割开来[1]。Marc Augé认为高速公路是缺乏社会意义的典型的非空间(non-place)[9]73-77。以上研究均表明,在道路的空间效应中,流动性和固着性、连通性和区隔性并存。

道路的人类学研究①使得人类学家梳理出跨尺度的实践和想象,从而跨越传统的社会学范畴:从物质性到人类主体,从国家到社会,从社会到个人;从全球资本主义企业到地方社区;从基础设施建设的政治到日常生活的文化条件等等。凉山位于中国川西南横断山脉,其地形崎岖陡峭,高山峡谷、崇山峻岭,将凉山阻隔为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地域空间,加之这一地区河流众多、水流湍急、气候寒冷,这些因素共同制约着凉山交通运输的发展。随着路的开辟和修筑,凉山才从地域空间、文化空间和政治空间上真正与他者关联起来。特别是作为边远山区,其与国家的关系,是在道路的修筑过程中建立起来并不断加强的[10]。凉山彝区不同时期修建的公路具有不同的修筑目的,也相应产生不同的效果,进而从时间维度上实现了空间的扩展。对于凉山而言,不管是人口流动、物资运转,还是文化传播都与道路的建设和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道路的连通性特征使得彝区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无限延展,进而扩展到政治、经济和文化语境中。凉山彝区的发展也因道路而不断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构建自己的现代性。那么,作为凉山彝区地方社会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道路与凉山彝区社会文化具体呈现出怎么的关系?本文将从道路建设与民族国家建构、道路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在建道路与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呈现凉山彝区不同时期道路建设的目的及其意义。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118/489.html



上一篇:镜头后的人 摄影家的肖像
下一篇:道路研究的意义与途经①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