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研究的意义与途经①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研究缘起:自“路学”[1]的概念提出后,相关的研究方兴未艾。我为什么研究这个题目呢?我最近研究的三块:一是移民与城市化,二是民族走廊,三是族群关系,而“路学”使我这三

研究缘起:自“路学”[1]的概念提出后,相关的研究方兴未艾。我为什么研究这个题目呢?我最近研究的三块:一是移民与城市化,二是民族走廊,三是族群关系,而“路学”使我这三块研究的整合成为可能。就是用道路和聚落把三块连起来。道路是人行走的,代表着一种人群的流动,那么人群的流动会影响这一个族群的形成和族群的关系,民族走廊正是历史上形成的民族迁徙的区域[2];同时这种交通方式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聚落的发展,乃至城市的形成。可见,人类学在社区民族志、区域研究中引入“路学”,将大有可为!我的一篇拙作发表在去年的《广东社会科学》上,主要是从道路交通的变化来看中国城乡的结构变化[3]。本文将继续探讨道路对聚落的意义、道路研究的途经、现代快捷交通对社区的影响等。

一、道路的意义

鲁迅先生的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所有的路是因为人而赋予意义。道路的意义,按照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叫“路通财通”,现在我们到农村里面去到处都有这样的标语口号,“要致富,先修路”。把这句话百度了一下,据说这是四川一个贫困县县委书记率先提出来的。还有把道路称为“致富路”“幸福路”“平安路”,等等。这样来描述道路,大众最容易理解,因为修路往往涉及出工出力,或者拆迁征地,如果修路跟你自身的幸福、致富是连在一起的,这个事情大概就容易被人接受。因为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比较现实,追求财富,追求平安过好日子,尤其是在农村对农民提那些空洞的口号没有什么动员力,而财路、致富路,这些通俗易懂,很符合人们实实在在过日子的心态。

(一)道路是帝国统治的基础

当然,道路除了在通俗意义上能够满足我们的一些生活所需之外,更重要的,它是一个国家统治的基础。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公元前220年就开始修驰道,最有名的九条驰道,其中一条一直通到广东来①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公元前220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秦始皇修的驰道,要求很高,要求50步宽。按照现在在河南考古发掘时所发现的,驰道有点像现在的铁轨,用比较硬的两根木头铺成轨道,然后马车在上面走。虽然现在只发现一段,很有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之前,各个国家就都开始修这种驰道。秦始皇这个“车同轨”,不是现在通俗的讲法,统一轴距,也就是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而可能是因为过去每个国家修驰道轨道的宽度不一致。秦始皇的“车同轨”,可能就是把各个不同国家的轨道的宽度标准统一起来,就跟现在我们的铁轨一样的。如民国时的山西,地方军阀怕蒋介石势力过去,就把山西的铁路修得跟国内其他地方的铁路的宽度不一样。现在世界上不同国家的铁轨的宽度仍然有差异,以前法国人修铁路很窄,而俄罗斯的铁轨很宽,就比中国的宽,去俄罗斯以前都要换火车,后来换火车轮子。

为什么要建设这样的路,为了统一国家的需要,中央跟各个地方要建立起稳定的联系,当然还有战时方便调动军队。因为有了这样一个驰道,就开始有驿站传递制度的建立。历朝历代后来都有了这种类似的制度,但是每一个朝代可能驿站的距离、管理方式都不太一样。大家最熟悉的故事,讲杨贵妃吃荔枝,从广西把荔枝运到长安,这个荔枝还可以吃,速度够快的,杜牧专门写了一首诗描述这件事。唐朝的驿站效率特别高、管理特别严,一千多个驿站,有2万个从业人员,而且是由兵部来管辖。安禄山在范阳叛乱,距离长安3000里,但是6天以后叛乱的消息就送到了长安。后来速度更快,到了清代更有800里加急,一天可以跑800里。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就是讲明末的时候,因为明末的时候驿站制度开始腐败,很多人利用本来是国家的驿站来干私事,相当于现在的公车私用。明朝晚期开始要撤销驿站,其中有一个叫李自成的,本来是驿站的工作人员,因为失业了没事干就造反,最后把崇祯皇帝都灭了。至少你从李自成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当时在驿站这样地方工作的人,起码还是有点能力、有一点本事的人,还有点武功,身强力壮才可以领导农民起义,也不容易。驿站和道路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皇帝的最高指示一下传达到地方去,就是靠这套东西。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118/490.html



上一篇:人类学视阈下凉山彝区现代道路建设及其意义探
下一篇:雅马哈推出E.MOTIONICS新技术理论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