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视野下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脱(3)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人类学视域下贵州省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基本理念 针对贵州省贫困群体存在的原因,笔者认为,在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中,应该树立如下三种基本

四、人类学视域下贵州省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基本理念

针对贵州省贫困群体存在的原因,笔者认为,在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中,应该树立如下三种基本理念。

(一)以人为本,思想先行,“平等”为要

美国梅里尔·温·戴维斯指出,人类学研究的内在宗旨是对人类所有文化形式平等对待[4]。的确,国外二百多年来的人类学者多数秉承了这一理念,中国一百多年来的人类学者也一样具备这样的研究理念。关注人类自身,将各民族人民及其文化放在“绝对平等”的前提下开展精准扶贫、脱贫的工作,这是我们最终能够从物质到精神多重层次质性解决贵州省贫困问题的思想基础。以人为本,着眼这部分群体的自身发展,转换角色定位,将“帮”“扶”等任何可能在工作中带有强势意向的词语取消,将帮扶人员的思想引导到服务、平等的理念上来,回归到人人在地位、人格、精神等各个层面“绝对平等”的人类学理念的起点处,这符合人类生存的一般规则,也符合党中央扶贫、脱贫政策的初衷。俯瞰贫困群体,将自己放在帮扶对象之上,从某些层面讲已经违背了人类学原理。脱离了帮扶的价值与意义,脱贫工作又如何能做好?

同样道理,走出世代生存环境困扰,祛除自卑、不求进取的惰性心理,改变体质性积弱现状,提升贵州各个民族的人格魅力,同时增强各个民族优秀文化宣传力度,提升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最终摆脱文化性贫困,这是贵州省脱贫历程中任重道远的事情,是衡量贵州省精准扶贫工作状况的一项核心指标,这一理念也势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贯穿贵州省乃至全国扶贫、脱贫工作的始终。

(二)资源整合,全面参与,精准实效

要以经济任务为指标,以贫困人口为中心,政府做引导,发动农业、经济、教育、文化、工商部门,以及企业、银行、各社会团体、民间个人等各种力量,全方位调动,各层面提升,从上到下精准,自市(区)、州(县)、乡(镇)到村寨个体,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优势,分工负责,整合各部门、企业资源,联合帮扶,力求实效。通过对贵州省黔西南州、黔南州、铜仁市等各少数民族集聚区多个贫困村寨的调研,笔者看到,多数地区政府工作人员针对精准扶贫、脱贫对象采用了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等四项具体措施进行脱贫,可谓契合经济人类学发展之精要,也是针对各村寨现状而制定的具备可操作性的措施。他们的工作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扶贫、脱贫工作以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为主,并没有充分调动扶贫、脱贫对象的积极性,扶贫、脱贫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各级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政治任务”。而政府相关工作人员面对任务又缺乏必要的扶贫、脱贫根本理念与具体指导思想等素养。

2.政、企、农等部门联合单一化,整合资源效果不显著,且存在浪费有效资源的情况。

3.扶贫、脱贫的面向仅局限在经济贫困、居住贫困、医疗贫困、教育贫困等有限的几个方面,有失从体质到文化等多层面、全方位的帮扶。

可见,能否落实部门联合、全面参与、讲究实效,已经成为以贵州省为代表的国内少数民族地区能否真正落实精准扶贫任务、贫困群体能否真正全面阶段性脱贫的关键一环。

(三)完善体制,保障底线,庇佑弱小

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势必会使各个部门在具体扶贫、脱贫工作中不能有效地发挥其部门特点,造成部门资源浪费。不能有机联合,会造成资源的二次浪费。而失去工作重心,忽略扶贫对象的思想文化心理特点,为完成工作而工作,也不可能最终使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因此,贵州省扶贫、脱贫亟待进一步完善其体制,充分利用各个部门优势资源,发挥部门联合办大事之优势,全民参与,共同推进贫困人口经济、精神等各个层面的全面发展,使得贫困人群能够真正分享发展之果,这才是最为根本也是最为有效的治贫、脱贫之道。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动态的扶贫、脱贫底线,而这一底线很明显,绝非经济之一途。经济指标只是目前贵州省面临的扶贫、脱贫工作是否取得实效的核心指标之一,是短期计划指标。以人类学视野评价,势必要求政府、企事业单位乃至每一个民众都做好长期扶贫、脱贫的工作规划,将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程度作为最终衡量人口贫困与否的终极指标。一味的财政投入不是根除阶段性贫困的绝对妙法,只有从贫困个体本身着眼解决问题才是真正帮助贫困人口走出贫困之途径。政府扶贫资金不能按时到位,企业帮扶的树苗中途枯萎而没有得到及时补种,医院精准扶贫对象房间的地板砖上和衣而睡着扶贫对象,基础教育的课堂上呆滞的目光,宰牛上山祭祀的民众,村寨戏班戏房内的古老乐器、服饰等,都应该在我们的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关注之列。庇佑弱势群体,从人类个体自身开始。针对个体,精准到位,关注体质与文化帮扶在各个阶段有所侧重,而又能紧密结合,同步帮扶,这才是治贫、脱贫的长效机制。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203/502.html



上一篇:营销研究中国本土化路径选择 ——基于主导研
下一篇:人类学视角下的农村土地使用状况探究 ——以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