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作为整全的生活方式 ——论雷蒙德·威廉(6)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注释: ① 在《文化与社会》一书中的原文是“the whole way of life”,翻译为“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而本文则认为这里应该将“whole”翻译成“整全”而

注释:

① 在《文化与社会》一书中的原文是“the whole way of life”,翻译为“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而本文则认为这里应该将“whole”翻译成“整全”而不是“整体”,这是因为“整全”一词具有古典含义,更能突出在某种事物或者某种状态撕裂以后的弥补和缝合过程,“整体”则侧重于描述缝合后的状态,体现不出这一缓冲过程。而“文化”其实在威廉斯看来就是去弥合英国工业革命后被割裂了传统与过去的“有机共同体”。

② 柯尔律治认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家的进步性和个人自由,依赖于一个持续发展、不断进步的文明,但是,这个文明如果不以教养为基础,不与人类特有的品质和能力同步发展,那么这种文明或是有很大腐化作用的,或是混合低劣的善非健康的,而这个国家也不是完美的,而是虚饰的民族。威廉斯认为柯尔律治所说的“教养”就是“文化”。摘自雷蒙德·威廉斯《文化与社会》.高晓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107页。

③ “异化问题”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中重要讨论的问题,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与劳动本身的关系。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的本质,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发生了“异化”,其具体规定为四点:“第一,从生产的结果看,劳动者的劳动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第二,从生产的过程看,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工人的对象化活动中的四种异化表现:其一,劳动对工人说来是外在的东西。其二,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其三,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其四,对工人说来,劳动的外在性质,就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第三,从人的类本质看,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 当一个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那就必然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因为此时劳动只是一个人的生存手段,而不属于人的本质。第四, 从人际关系来看,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本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如果人把自身的活动看作一种不自由的活动,那么,他是把这种活动看作替他人服务的、受他人支配的、处于他人的强迫和压制之下的活动。”详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51-58页。

④ 威廉斯在这里对六种个体成员的含义进行区分,具体含义归纳总结如下:成员:其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将他整合为一个独特的个人,这些阶段会与他所在社会的整个组织状况的关系所构成的;臣民:必须接受其社会的生活方式,接受他在社会中被指定的位置——服从,非自我存在自我需要,没有选择的余地;仆役:压力稍轻,存在选择性的幻想——装作认同社会,确信公共活动模式在根本上与我们个人欲望毫无关系;反叛者:他对某个社会目标有强烈的个人承诺,会将其个人存在积极认同于某个特定的社会努力模式,试图建立另外一种社会模式;改革者(批判者)和革命者不同:前者是温和的少流血的(是社会的成员),可以在既有的社会模式中实现,后者是斗争的(自认为不属于社会的成员),敌对社会,以求建立一个别样的社会;流亡者:拒绝所在社会的存在方式,以一种逃跑的方式,延续流亡状态,可能会逃到另一个社会并成为其成员。真正的流亡者会观望、等待,等待原有社会改变,他却并不投身于这一现实的变革之中;漂泊者:拒绝所在社会的存在方式,没有对于原则的执着,社会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存在,“混日子”行尸走肉般的存在。详见雷蒙德·威廉斯《漫长的革命》.倪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99-102页。

[1] 雷蒙德·威廉斯.文化与社会[M].高晓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2] 马修·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状态[M].韩敏中,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3] 张亮,熊婴.伦理、文化与社会主义:英国新左派早期思想读本[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4] 特瑞·伊格尔顿.文化的观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雷蒙德·威廉斯.漫长的革命[M].倪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6] 雷蒙德·威廉斯.希望的源泉:文化、民主、社会主义[M].祁阿红,吴晓妹,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211/529.html



上一篇:人类学、非虚构与艺术 ——摄影师读书笔记
下一篇:草原牧区灾害的人类学研究——新疆阿勒泰哈萨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