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区灾害的人类学研究——新疆阿勒泰哈萨(7)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④热麻赞,62岁,退休兽医,加恩特开部落,2008年8月27日。 ⑤数据来源:富蕴县气象局提供,2009年。 ⑥数据来源:富蕴县农业区划办公室编.富蕴县农业区

④热麻赞,62岁,退休兽医,加恩特开部落,2008年8月27日。

⑤数据来源:富蕴县气象局提供,2009年。

⑥数据来源:富蕴县农业区划办公室编.富蕴县农业区划(内部材料),1988年第235页。

Abstract:Based on field research in Altai region and focused on the natural disasters in pastoral areas,this thesis not only tries to reveal the unique functions of Kazak indigenous knowledge in the respect of evading and coping with natural disasters,but also endeavors to prove the incomparable significance of this ancient ecological wisdom in protecting livestock during natural ,the author also finds that-due to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modern factors outside of pastoral areas,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Kazak ethnic group is undergoing an unprecedented a result,the importance of traditional knowledge in the respect of coping with natural disasters has been gradually dissolved by modern means,and the traditional warning mechanisms before and combating strategies during disasters have gradually lost their original effects and functions.

Key words:Rangeland;Disaster;Anthropology;Kazak;Altai

对游牧民来说,自然灾害一直贯穿着整个游牧历史。为此,游牧民在规避和应对各种灾害的过程中总结出一系列化解灾害的经验性知识。这些知识涉及到游牧社会的文化、生计、环境,甚至宗教等各个层面,最终成为组成游牧本土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本文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草原牧区灾害为主线,挖掘了游牧传统生态知识在规避和抵抗灾害中的重要作用,并揭示出这套本土生态知识至今依旧在牧业生产中发挥着抗灾保畜的功能。通过阿勒泰哈萨克游牧社会的个案分析,在挖掘传统生态知识应用价值的同时,对哈萨克社会今天所遭遇的变化有可能会加重灾害发生给予了警示。从中国目前灾害人类学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已有多种灾害研究类型,如地震、干旱、泥石流、灾荒史、石漠化等,[1]但有关草原牧区的研究很少,本文希望为人类学在灾害研究方面提供一个牧区社会的案例。

一、草原牧区环境与灾害特点

(一)环境特点

阿勒泰地区地处阿尔泰山以南,东接蒙古国,西连哈萨克斯坦,北部与俄罗斯接壤,隶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这里生活着以哈萨克为主体的蒙古、图瓦等跨境而居的游牧族群。这里也是我国主要的草原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和典型的山地—河谷—荒漠草原类型。该地区还拥有全新疆最好的天然草场,其面积达1.48亿亩,占国土面积的84.3%,是构成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体,也是草原畜牧业的基础资源和生产基地。①

从地理环境上,该地区处于欧亚大陆腹地,中亚北部,地貌呈现垂直分布特点,即自北向南依次为山地、盆地、平原、沙漠。从气候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由于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匮缺,呈现春旱多风,夏秋短暂,冬季漫长而严寒。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2]这也是整个北亚草原的特点,即地理环境是典型的高日照、干燥和明显干旱的地区,属具有季节性差异、长期气候多变、周期性干旱、水资源匮乏的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导致了植物的季节性生长,而且稀疏,发育不良,营养价值极低。因此,该地带形成了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易于受到侵蚀和沙漠化,特别容易因人类活动而导致退化。[3]

田野中,牧区多变的气候经常令我措手不及,有时甚至一天之内不同的区域天气相差都很大。这里降水量随地形地貌差异很大,即使同一区域的不同年份差异性也很大。所以,多变的气候与多样性的地貌是当地游牧环境的显著特点。

(二)灾害特点

美国灾害人类学专家安东尼·奥立佛-史密斯认为,灾害是来自自然界、被改变和/或被建构的环境以及产生社会经济脆弱性条件的有潜在破坏性行为的一个过程/事件。[4]而新疆阿勒泰草原牧区的灾害种类、频率及强度,尤其与复杂的地形、多变的气候及脆弱的干旱区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灾害类型主要有雪灾、旱灾、洪灾、风灾、寒潮、蝗灾(鼠害),以及雷暴、冰雹和地震等。牧区研究专家杨廷瑞认为,草原上的灾害主要有兽疫、暴风、大雪、冰盖和草原(因旱、病、虫、鼠、獭之害)减产六类,前五类是直接损害牲畜也会殃及人,后一类是致使草原大幅度减产,致使牲畜挨饿、无救成灾。[5]当地的雪灾和旱灾,即牧民所说的“白灾和黑灾”是发生频率最高的两种灾害。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217/545.html



上一篇:文化作为整全的生活方式 ——论雷蒙德·威廉
下一篇:美国学生给蟑螂办葬礼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