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本质与自主哈贝马斯对自由优生学的批判(5)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问题并不是在现实中基因编码在确定特征、性格、技能,或是决定未来人的行为方面可以走得多远,而是说,事后对这些情况的知晓将干扰人与其自身的关

问题并不是在现实中基因编码在确定特征、性格、技能,或是决定未来人的行为方面可以走得多远,而是说,事后对这些情况的知晓将干扰人与其自身的关系、与其身体或精神存在的关系。①Jürgen Habermas, The Future of Human Nature, p.53.

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他引用了阿伦特的“新生性(natality)”概念,并指出“出生作为一个自然事件,在概念上符合了构建一个人力所不能控制的开端的要求”②Hannah Arendt, The Human Condition, p.9.。据此,只有出生才具备开始某种全新的事物的潜力。因而,行动才可以理解为“新生性这一人之为人的条件的实现”③Ibid., p.178.。

新生性的事实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奇迹,它把世界,即人类事物的领域,从其平凡的、“自然”的废墟中拯救了出来;行动的本体论的根基正是扎根于此。④Ibid., p.247.

通过援引这一立场,哈贝马斯把出生理解为“自然和文化之间的分界”⑤Jürgen Habermas, The Future of Human Nature, p.59.,也就是说把出生表征为一个条件,它象征了人可以把自己作为自己行动的发起者。就此而言,哈贝马斯的论述事实上并不代表了基因决定论,相应地,这里的主要问题是对基因修改这一事实的知晓。①这里暂不讨论哈贝马斯引用阿伦特的“新生性”这个概念是否正确。

这种改变将在内心中发生……当被修改者长大成人后,知道了自己基因曾被修改以改变某种身体特性,而这又是出于另外一个人的设计。那么在这个人客观化的自我感知中,对自己的身体是自然生长得来的认识,将被替换成自己是被制造出来的。②Jürgen Habermas, The Future of Human Nature, p.53.

同时,这个论证暗示出:似乎只有反对异化决定论证(同时也是自主概念)的弱解读版本才是正确的。理由是,如果改变仅是在内心发生,那么基因修改并不必然会导致作为一个负责任能动者的自我认识的丧失,因为得知这一情况后导致的结果是因人而异的。

即便是这样,对于基因被修改者来说同样有必要知道的是:基因工程不可能(也永远不可能)从根本上决定他或她的行动和抱负。针对这种情况,杜普雷(John Dupré)把那种认为人们的具体的意图和生活规划可以被(基因)预先决定的观点,称作“基因中心论的谬误”,特别是那种认为:基因是决定某些具体体征的最终原因的观点,在科学上也是不正确 的。

认为“基因决定了”这种或那种特征,如眼睛颜色、智力、身高、性取向等,类似这样的观点现在仍常常耳闻。尽管可以说,某种蛋白质的复制必然在外观上呈现出某些特点,但是其中的作用机理却远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揭示。记住这点十分重要。③John Dupré, Darwin’s Legacy, What Evolution Means Toda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p.84.

汉迪萨德对异化决定论这一提法的适用范围也作了说 明:

PGD技术的效果是有限度的,理解这点很重要。很多人关注所谓的“设计婴儿”问题,但是想要在性别、头发或眼睛颜色等普通的体征之外确定某个特征,以此来对胚胎进行选择,这还将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制约。首先,与某种体征相关的基因必须存在于父母一方或双方体内。其次,一次典型的体外受精过程后,只能产生为数不多的、可供活体测试或实验的胚胎。这些胚胎中,出现具有与预定特征相符的基因组合的胚胎的几率很低,以至于并不值得去作出这样的尝试,如果考虑到即便在具有生育能力的夫妇中,也仅仅只有一部分的胚胎可以成功植入,则更是如此。最后,尽管研究表明像智力这样的复杂性特征具有很强的基因相关性,但有太多其他的因素使得辨认出这样一个带有特殊性征的胚胎几乎是不可能的。①Alan Handyside, “Let Parents Decide”, Nature, Vol. 464 2010, pp.978—979.

这段话对于哈贝马斯论说的意义在于,基因决定性征的种种限度表明,还是可以重建起个体自主的范围(基因修改仍是在自主的范围之外),以及自己决定自己生活的可能性的,这也将影响到关于自主的意识本 身。

六、“为什么(人)应是道德的”人类学的短板

哈贝马斯探讨生命伦理的那篇论文,以一个关键性的选择开始,即讨论基因干预的伦理挑战,而不涉及胚胎的道德地位。进一步,他把问题聚焦在了这种干预对人类伦理自我理解所产生的影响上。其主要的理论假设认为,对他人的基因修改体现为一种特殊的决定形式,这破坏的是人类道德的构成性条件。被基因修改的个体不得不接受一个“本质”,即自己是他人意志的表达工具,这取消了成为道德上负责任的能动者的精神性前 提。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223/547.html



上一篇:美国学生给蟑螂办葬礼
下一篇:我是女司机开年门急诊量万人次医疗健康航母那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