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说明书基因检测的奥妙(3)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网上订购一份“基因检测”套餐,只需花费几百元,不久就可以收到一个基因试剂盒,采集自己的一点唾液,再寄回相关公司进行检测。一段时间后,就

在网上订购一份“基因检测”套餐,只需花费几百元,不久就可以收到一个基因试剂盒,采集自己的一点唾液,再寄回相关公司进行检测。一段时间后,就能得到一份关于自己的高质量基因数据以及详细的分析报告,其中包括自己的人类学祖源信息、天赋技能分析、情绪和性格偏好以及患病风险概率等等。

这类消费级“基因检测”显然更接近于星座算命之类的社交性娱乐产品,与专业医疗研究机构所做的筛查致病因素、预防控制疾病的“基因检测”完全不同,可以说几乎没有临床医学的应用价值。不过,消费级“基因检测”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就像是一个新生儿,刚刚从科学实验室来到复杂多样的消费世界,它还需要成长,而且终将给人们带来惊喜。

“基因检测”的心理学应用

有一个关于“基因对人的影响”的科学实验,研究人员给200多名实验参与者做了“基因检测”,评估他们患上肥胖的基因风险。可是在检测完成后,他们并没有根据实验参与者的个人情况提供对应的基因报告,而是随机分发了基因报告结果。然而,有趣的是,仅仅通过报告信息的暗示,实验参与者的行为就发生变化:那些被告知有氧运动能力更差的人,在跑步时耐力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更容易感到疲惫;那些被告知难以控制饮食的人,果然更容易感到饥饿而吃得更多。

其实,基因检测对人有多大的作用,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心理暗示产生的行为效应影响并不比基因本身的影响弱,甚至还可能影响更大,这便为“基因检测”的心理学应用提供了机会。也就是说,认识你自己,才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娱乐性很强的消费级“基因检测”没有什么临床医学的参考价值,看似没有多大意义,但是它反而具有灵活机动的心理影响作用。“基因检测”不仅是科学理论对人的预测,还应该具有人文关怀对人的关注。

帮助人们更加关注自我

消费级的“基因检测”将人们的关注点引向自身,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自我的性格变化和心理成长,也包括身体健康,有利于人们进行积极的改变,比如向专业的医生和咨询师咨询检测的结果,在饮食、锻炼等生活方式上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等等。

天生不足,后天也可补

消费级的“基因检测”还会通过量化生活事件对自身的影响,量化后天环境影响对人的改变,帮助人们认识到尽管每个人的基因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改变的,但并不必因此陷入宿命论的悲观当中。当“基因检测”告知人们天生更容易患上某种疾病,比如告知某人携带有抑郁的高风险基因位点,那么他可能对于自己能够处理情绪问题的信心就会变弱。而他还应该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和引导,认识到抑郁症并非完全由基因决定的,天生的不足依然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

提高控制感,完善自我

一份优秀的基因报告,或许比精确的基因数据更加重要。优秀的基因报告,可以让人们从基因出发,了解基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不仅让人们了解自己的独特性,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并且知道如何成就更好的自己。但选择顺应天性还是改变天性,主动权永远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里。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的权力,提高应对压力、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提高对生活的控制感以完善自我。消费级“基因检测”的意义在于让每个人更加积极地完成一段探索生命的旅程。

“基因检测”的未来展望

技术提升、行业规范迫在眉睫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随着“基因检测”的技术进步,相应的市场需求也在急剧扩张。因此,技术提升和行业规范化成为当前十分迫切的问题。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大数据的优势明显,但“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尚处于跟踪的阶段,运行成本、操作自动化、数据的分析和优化等,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市场上的许多“基因检测”都只是发现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基因检测”技术需要与其他的临床诊断治疗手段结合起来,才可以成为完整的工作流程,才可能进入临床市场。

总的来说,“基因检测”是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重要的一环,而不是到此为止。个性化健康管理应该包括: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报告解读、个性化健康风险评估与疾病预警、个性化体检指导、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个性化健康指导与督促等等。建立基因数据库,不断刷新基因位点,修正“基因检测”的准确性,才能不断提升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的精准性和服务水平。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223/549.html



上一篇:我是女司机开年门急诊量万人次医疗健康航母那
下一篇:纪林耀华先生之金翼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