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基因论(5)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许多迹象表明,汉字在上古社会中充当了重要的文化传播角色。饶宗颐曾指出,殷墟甲骨文三处“”符号、四川汉墓上“”符号、旅顺西汉墓上“”符号、

许多迹象表明,汉字在上古社会中充当了重要的文化传播角色。饶宗颐曾指出,殷墟甲骨文三处“”符号、四川汉墓上“”符号、旅顺西汉墓上“”符号、马厂期彩陶“”符号以及埃及象形文字“”均为束丝形,五者存在形义关联性,是古中国与中亚、南亚文明商贸往来的一个例证[40]。苏秉琦指出,在河曲地区考古发现的小口尖底瓶和袋足瓶,分别为“酉”字()和“丙”()字,后者是北方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产物[41]。另外,渭河流域大地湾文化早在距今7 000年前就使用着具有相同含义的一组指事符号[42],公元前4 000年左右中原地区大汶口文化和陕西商县遗址文化也使用相似的符号[43]。这些都说明了古中国各族邑之间以及不同古国或方国之间的交往、贸易、战争等事务都要借助记事文字的载体,符号及汉字文化起到了在社会内部和族群之间就政治法律、经济贸易等社会事务进行交流传播的媒介作用,是国族生成和融合统一的重要因素。

(三)汉字文化作为中国经济文化类型的符号形态

瑞典中国学专家高本汉(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曾说过:“中国人失去汉字的时候,也就是他们的文化消失的时候。”[44]7相较于口语体系,书面语在中国历史典籍的滋养下保存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人思维的广度、深度、精度以及类比推演力、联想力起到了很好的培植作用。但深究书面语的文化风骨,当在于汉字而非文辞,尤其在于汉字文化对中国经济文化类型的符号化摹写力度。

虽然早在甲骨文阶段汉字中已出现虚字,并已能构成170多字的记叙文[44]6,但文辞只是汉字实字的篇章关系,意义的重心还在于字义。其一,古文字以实描手法成体系地记录了人身、生死、祭祀、农牧、田猎、出行、王民、刑罚、战争、制盐、铸造、治玉、建造、陶艺、服装、商贸等百工百业的资源获取、工艺生产、精神信仰、社会政治等各个侧面,全息式记载了三代及以前华夏先祖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文化工具层面奠定了“中国”作为小传统文化的原型。其二,汉字字义系统具有衍生性特征,早期的“文”字构成了汉字意义和构形的基础。以《说文解字》为例,在该书汉字系统中,289个象形、指事、会意意符衍生出占总数97.67%的8 237个汉字。其中,衍生能力强的前65个意符关联80.18%的衍生字,而这些意符中的81.5%均是象形字[21]。汉字字义衍生使得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态被抽象为一组基本认知范畴,结构化、衍生性特征成为中国语言文化的进化基因。

杨成能[注]参见杨成能《由文字学上推得之先民文化遗迹》,《东北文化月报》,1922年。认为文字形义与当时的社会事务有密切关系,以《说文解字》为例,“见从某部字之多少,即可见某物与先民文化之关系密切与否”。上文已述,汉字是应复杂社会信息管理需要而产生的应用型符号。汉字对应于社会百工百业,那么统计某一历史时期的汉字体系在百工百业背景下的字频分布,就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定该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结构。笔者以《甲骨文字诂林》[45]和《说文解字》两部字书为调查对象,得出甲骨文体系汉字所反映社会百工形态为:器具工艺(312)>战争刑罚(305)>建筑营建(189)>农耕畜牧(146)>交通出行(128)>祭祀礼乐(59)>衣着服饰(34)>商贸货币(32);而东汉《说文解字》汉字体系所反映社会百工形态则为:农耕畜牧(557)>建筑营造(483)>器具工艺(290)>商贸货币(211)>战争刑罚(185)>衣着服饰(169)>交通出行(129)>祭祀礼乐(100)。对比可见,从高古早期的商代到后期的东汉,社会经济渐趋发达,表现为摹画客观事物的汉字总量显著增多。商代文字中被广泛使用的是“”“”“”等记录农耕渔猎情况的文字,而东汉时期则出现了以“耒”器为基础的农耕用字和以“禾”“米”“麦”为表义部件的农粮用字。商代战事频仍,社会纷乱,同时以“”()、“爵”()、“鼎”()、“酉”()、“皿”()等为主的青铜器、陶器类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此类器具的制造满足了社会对基本生活工具的总体需求,而其关注度到了东汉时期则有所降低,改为以“酉”()、“豆”()、“斗”()类器具为主。建筑营建不但关系到民众的人身安全,还与家庭安定、社会地位等因素相关,一直占据主要的经济文化地位。商代以“宀”()为主,在东汉,具有“门/户”()等构件的房舍建筑类汉字更为多见,且“邑”()、“囗”()等构成了国土规制的惯常做法。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祭祀礼乐的规模下降了,同时商贸地位有所上升,尤其是集有价交换物、饰品、祭祀品于一体的玉石的字量扩增明显。总体而言,文字是社会生活的记录符号,从商代到东汉,社会经济文化类型的多样化发展与汉字体系的分布形态变化存在对应关系。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226/562.html



上一篇:意识语言和自我心智二重性的精神分析语言及人
下一篇:翻译研究的文化概念问题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