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培养是教育理想之花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是人类最高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加持,根本就会损坏,纵然经过学习习得一些学问本领,也

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是人类最高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加持,根本就会损坏,纵然经过学习习得一些学问本领,也毫无用处。”所以,要使学问、本领、智慧这三块镜面发散出璀璨的光芒,就必须有道德的阳光照来,它将使人类身上的一切现出光泽。马克·吐温说:“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一般,没有人生来就拥有它”。作为班主任,我要承担起对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责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怀。而当我深入德育教育工作中,责任的负担性大大减少,我反而觉得其中蕴含着一些趣味。当我试图了解学生的时候,他们的怀抱是向我敞开的,但由于他们正处在青春叛逆期,所以接近他们,将正确的道德观植入他们体内的时候,仍要采用科学、符合人性的方法。

德育是有关人道德方面的教育,其核心是“人”,一切都围绕“人”展开。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的教学效果,我首先从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品德发展现状着手,“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例如,在一节课结束后,学生纷纷进入课余活动状态中,我便抓住这一机会对课间活动的学生进行观察,我发现一些学生三五成群一起说笑,从容自然;而另一些学生则是互相讨论课堂上没有解决的一些疑惑;还有一些学生他们并不热衷于走进集体中,而只是呆坐在一个角落,独自黯然神伤。当然,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早恋现象也非常多,我通过观察,也了解班级存在这种现象。由于学生所具有的道德情感问题不一,所以我选用区别教育。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将提高他们的认识与实现他们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其充分做到言行一致。然后,再应用集体教育来实现对个人的教育;当然,这一切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认为的那样:“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道德要求。

班级里有一位学生,她的家境并不是很优越,母亲是清洁工。一次开家长会,她母亲为了赶时间,工作服都没有换就来到学校,这让她觉得很难为情。后来,其他学生也因为她母亲的职业嘲笑她。该女生看似是本事件的受害者,其实,她与嘲笑她的同学是一样的,都不理解这一行业。当我看到这一本质,第一刻,我脑袋里闪现的便是“我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为了从根本上扭转他们的看法,树立他们尊重各行各业的道德情怀,我首先为他们播放了一些看起来很低等实际上很高尚伟大的职业视频。如清洁工这一职业,我为学生播放了一些感人的图片,诠释“城市美容师”的伟大。在这之后,我又请这位母亲是清洁工的女生辅助我组织一次社会实践,让学生在该女生母亲的工作段上进行卫生清洁。这不仅是一次改变他们对职业误解的方法,还是一次增进学生间情感,又实现对每位学生进行教育的集体活动。关于集体活动的作用,马卡连柯也说:“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教育效果”。通过集体性的社会实践,每个学生都获得关于这一职业的不同影响,他们更加尊重这一职业,母亲是清洁工的女孩也更能理解母亲的辛苦,其他学生也更能不带有色眼镜地和该女孩和睦相处。

除了受父母职业色彩冲击形成的道德情感问题之外,初中生早恋也是需要借助德育解决的问题之一。其实也并不算问题,恋爱是这个时期学生的正常心理,一味地禁止便是在打压人性。班主任应该正确对待学生这种基本情感和态度,将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辩证统一起来,既要严格要求他们正确处理两性关系,将爱慕转化为学习动力。又要尊重他们内心这种情愫,将其看成“草木之始萌芽”,并以王阳明所指出的“舒畅之则利达,摧挠之则衰萎”作为信条。例如,我为学生分享了关于我这个年龄段的情感故事,并为其分析了各种处理方式的利弊,作为我对他们早恋这一问题的警示信号,然后他们便能自主地进行权衡,合理地调节与异性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并没有说出一句谴责学生的语句,也没有当堂对具有早恋倾向的学生进行指名道姓,更没有一味地不科学地阐述早恋如何不好,我只是借用情感分享、坦白,以及摆出利弊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认识,对他们进行积极地疏导,如同孔子一样“循循然善诱人,博以文,约以礼”。但我自知“德育教育工作,还任重道远”。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322/615.html



上一篇:文化之美
下一篇:浅谈如何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动机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