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的文化阐释(4)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西方古代哲学及其源头古希腊哲学似乎并没有展开过关于人性善恶的激烈争论。 这是因为古希腊哲学从一开始就专注于自然本体论问题,即大自然、宇宙

西方古代哲学及其源头古希腊哲学似乎并没有展开过关于人性善恶的激烈争论。 这是因为古希腊哲学从一开始就专注于自然本体论问题,即大自然、宇宙的存在方式和根源,而对于人性问题,虽然到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以后也引起了相当的关注,却一直没有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特别是到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那里,世界的存在和本原问题就转换为“上帝创世纪”的神学本体论问题。 在这样的神学本体论指导下,人和人性的问题就成为人与上帝的本体关系问题: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他们却受到魔鬼撒旦的引诱而吃了“智慧果”,从而就给人类的每一个人带来了代代相传、 永不结束的“原罪”,被上帝逐出了伊甸乐园。 因此,西方长期流行的是“人性本恶”的观点,每个人都必须忏悔、赎罪,等待上帝的儿子耶稣的救赎。 这种以自然本体论哲学为主导的倾向,是西方社会在从原始社会转变为奴隶社会的过程中商品经济和城邦生活发达较早而比较彻底清除了原始血缘宗法制度的必然结果。 与此相反,中国古代社会在夏商周时代由原始社会转向奴隶社会的过程中,一直以农业自然经济和乡村生活为主,从而比较多地保留了原始血缘宗法制度,所以就特别注重人、人性、人道的问题。 尽管中国轴心时代的老子最早强调“道法自然”的自然本体论,相伴较早的“五行”哲学观念也出现了,但是,周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决定了 《周易》和儒家的哲学思想的优势发展,于是“生生之谓易”的生命哲学、“仁者爱人”的儒家哲学就成为中国轴心时代的主流,随着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推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就逐步成为“人生哲学”或“人学”为主的学术形态。 因此,人、人性、人道等问题就成为哲学的中心问题。

实际上, 人性善恶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先验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实践的问题。 孔子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①张品兴、乔继堂:《人生哲学宝库》,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年版,第156 页。孔子把人性分为先天本性与后天习得两种。 北宋张载创立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性二元论,他认为,“天地之性”(天命之性、本然之性、义理之性)是纯粹至善的,“气质之性”是有善有恶的,要想保存天理、反恶为善,就必须变化气质之性,恢复天命之性。②姜国柱、朱葵菊:《中国人性论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第372 页。这些解释尽管并不圆满,但是也包含了一定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先验的人性和先验的善恶之分并不存在,每一个人的现实人性都应该是以遗传基因为基础,在社会环境中,人的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人的以物质生产为中心包括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性建构的决定因素。

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也很关注人道问题。 人道是为人之道,即作为人的准则、规矩。 《易传·系辞》:“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才而两之。 ”《周易·彖·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③《十三经注疏》(上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第90、37 页。人道与天道和地道一起,成为中国传统哲学所关心的重大问题,而人道始终是问题的中心。 中国传统哲学的人道也就是“仁”“义”。 孔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礼记·中庸》)④《十三经注疏》(下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第1629 页。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仁,人之心也,义,人之道也。”“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⑤《十三经注疏》(下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第2730 页。人道的古代传统即为义道。 《礼记·丧服小记》:“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人道之大者也。 ”《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⑥《十三经注疏》(下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第1496、1506 页。这里所说的“人道”就是要求每一个人都能按照“仁”“义”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家各在其位,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其中当然不乏封建等级思想,但是 “爱人”“敬人”“尊敬长者”“爱戴长辈”“男女互敬” 等等仍然是我们今天应该遵循的为人之道。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325/621.html



上一篇:和草木谈心
下一篇: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方式与拍摄手法以影片渔民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