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的文化阐释(5)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虽然重视人性、人道等问题,形成了伦理型的哲学思想,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由于长期的封建社会的礼教思想束缚了人们的个体独立的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虽然重视人性、人道等问题,形成了伦理型的哲学思想,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由于长期的封建社会的礼教思想束缚了人们的个体独立的观念,突出了家庭、家族、族群、宗族等观念,却并没有形成西方那样以独立个体为中心的系统的人道主义思想。 人道主义(Humanitarianism) 是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它是针对欧洲中世纪封建主义神学意识形态压抑人和人性,贬低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基督教专制主义而提出来的一种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形态。 它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法国大革命把人道主义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 人道主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这三个中文词语在西方各种语言文字中基本上都是一个词:Humanism或Humanitarianism(英文),Humanismus(德文)。它们都是指一种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世界观或理论学说,它们高扬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解放,提倡人类的自由、平等、博爱。 但是,Humanism 或Humanitarianism 在西方历史发展过程中却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 一般说来,作为西方哲学世界观源头的古希腊哲学的Humanism 或Humanitarianism,可以是“人本主义”,也可以是“人道主义”;不过,我们认为,应该把“以人作为根本” 的那种Humanism 或Humanitarianism,译为 “人本主义”; 而把那种强调人的本质特征即“人道” 的Humanism 或Humanitarianism, 译成“人道主义”;再把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化成”的Humanism 或Humanitarianism,译为“人文主义”。因此,从苏格拉底开启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系统化的突出认识“为人之道”的伦理哲学或人类本体论哲学就可以叫作“人道主义”,它突出的是本体论中“人的存在方式”这一个方面。 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道德”,亚里士多德提出“人是政治的动物”,“人是理性的动物”, 就是这种古代“人道主义”的典型。 古希腊人类本体论哲学或伦理哲学中另一派突出了本体论中的“人的存在本原”方面,强调“以人为本”,即“人是世界之本根”的,似乎可以称为“人本主义”。 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约公元前490 或480 年—前420 或410 年) 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第欧根尼》)①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54 页。就是古希腊的“人本主义”的典型。 古希腊的Humanism 或Humanitarianism,到了文艺复兴时代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和封建贵族的思想武器,要求从基督教的神权和封建专制的特权中解放人,肯定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一切感性欲求,打破神学禁欲主义和神对人的控制、禁锢,这种思想武器的核心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因此,欧洲13—16 世纪的Humanism 或Humanitarianism, 应该是名副其实的“人文主义”,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谓“人文化成”(以人文精神教化)的意思,所以,译为“人文主义”是再适当不过了。18 世纪启蒙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更主要的是突出“人的”特征,特别是“理性”特征,还有“自由、平等、博爱”等“人道”特征,所以,启蒙主义运动的Humanism或Humanitarianism 就是一种突出“为人之道”的“人道主义”世界观和理论学说。 至于19 世纪兴起的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哲学”或“直观唯物主义哲学”却来源于人类学学科和人类学思想,即德文的Anthropologismus 的意译。 人类学是英文anthropology、 德文Anthropologie 的汉译,又译人本学,按照德文的后缀-ismus,也可以译为“人本主义”,这个“人本主义”专指德国费尔巴哈和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哲学。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主要哲学著作叫作《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费尔巴哈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人本主义,在本体论上是一种人类本体论,它反对灵魂和肉体的割裂,反对唯心主义的灵魂本体论,主张肉体和灵魂相统一的“人的”实体作为人类世界或社会的存在本原。 他们所说的“人”,只是生物学的一个“类”或“种类”,是一种自然的人,或者“抽象的人”“一般的人”,而不是社会的人。 他们脱离具体的历史和社会实践来看待“人”,完全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由此可见,西方哲学史上,从公元前6 世纪古希腊到19 世纪的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文主义,基本上都是抽象地、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条件来谈论“人”“人性”“人道”,因而往往陷入了抽象“人性论”的泥淖不能自拔。 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来分析人、人性、人道。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325/621.html



上一篇:和草木谈心
下一篇: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方式与拍摄手法以影片渔民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