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视阈下茶卡盐湖的工业开发与景区生产从(6)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不可忽视的是,矿区向景区的转型和转型后的景区发展恰值文明进程的转折点,茶卡盐湖再一次呈现出它的时代价值。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

不可忽视的是,矿区向景区的转型和转型后的景区发展恰值文明进程的转折点,茶卡盐湖再一次呈现出它的时代价值。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9]10“新时代”既是十九大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更是我们理解生态文明的“关键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强调:“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29]50自此,中国开启了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新时代。这也使得矿区的转型和景区的发展自有逻辑和时代特点,又使得当前矿区与景区的并举发展有着不同于一般矿区和景区的若干独特属性。这体现在景区快速建设时期中,所深化出的一种“以厂为景”的产业结构整合逻辑,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形式上是景区从有到优的软、硬件建设性实践并以工业与旅游业的互嵌互融为主要方式的文化资本再生产过程;其次,在内容上是自觉以保持优质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可持续转化为目的,从而展开了工业流程的旅游项目化再生产,旨在深化矿区与景区的并举发展和实现产业结构整合。然而,能够衍生出这种逻辑的表相在于日益增多的游客及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本相源于自身软、硬件的不足,但本质上是现代性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考验。正因如此,方使其体悟到生态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内生出“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9]5,又践悟到“必须形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29]50。可以说,这一过程既是改革开放至今四十年来青盐人心路历程的生态自觉,更是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新时代缩影。

事实上,两种逻辑的共性在于同为产业转型,或者说是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从国家、现代性依托生产方式的革新对矿区的转型到跨越矿区后的国家、现代性与矿区地方性这三种要素合力重塑茶卡盐湖景区的过程。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为经济与目标导向型,意在实现经济资本最大化;后者是生态与结果导向型,旨在实现经济资本长期化;二者互为补充,但后者旨在深化两种产业的一体化和均衡化,进而为地方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些许经验。值得深思的是,基于上述转型的逻辑和转型的事实似乎揭示更印证一个理念:这里的文化资本得以向经济资本转化的重要前提是生态环境或地方性的禀赋,而文化资本得以向经济资本循环转化的根本前提是生态环境的保护或地方性的可持续发展。换言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长久保持“绿水青山”方可持续拥有“金山银山”。

[1]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青海省志·盐业志[M].南京:黄山书社,1994.

[2]刘生强,王树青.青海盐业文史资料选辑[C].西宁: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2012.

[3]勉卫忠.回藏贸易中的盐业问题[J].盐业史研究,2007(3).

[4]田旺杰.近代化过程中的甘宁青盐业[J].盐业史研究,2014(1).

[5]李建国.清代西北地区盐政考议[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2).

[6]郭婷.近代甘宁青地区盐业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2.

[7]苏海红.加快青海资源型工矿城镇转型发展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13(1).

[8]王昱.积极发展柴达木盆地农林牧相结合的绿洲生态农业[J].青海社会科学,2005(6).

[9]鲁顺元.柴达木盆地城市化历程及其可持续发展[J].青海社会科学,2006(6).

[10]张卫东.柴达木地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探研[J].青海社会科学,2009(6).[11]俞晟.青海盐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旅游学刊,2000(6).

[12]杜瑞.关于茶卡盐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6(1).

[13]邓婷文.茶卡盐湖游客空间行为分析及智慧景区设计[D].云南大学,2016.

[ 14 ]APPADURAI A.The social life of things:commodities in cultural perspective[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3.

[15]黄应贵主编.空间、力与社会[M].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5:4-9.

[16]LEFEBVRE H.The productionof space[ M ].Carlton:Blackwell Publishing Ltd,1991:26.

[17]LEFEBVRE H.Space:social product and use value[ M ].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9:186~187.

[18]乌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乌兰县志[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16.

[19]明英宗睿皇帝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2.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402/631.html



上一篇:新时代的旅游策略艺术与节日双重构建的审美乌
下一篇:近年来人类学民族学关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