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民族志在人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运用(2)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村落民族志”的过程控制与成果产出 开展好“村落民族志”的专业实习并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必须要搭建好师生合作的组织和机制,要有很好的

二、“村落民族志”的过程控制与成果产出

开展好“村落民族志”的专业实习并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必须要搭建好师生合作的组织和机制,要有很好的前期设计、严密的过程控制和对成果产出的指导。

在拟选择以“村落民族志”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实习形式前,我们组织了专家进行了论证,确定参照20世纪70年代台湾人类学界开展的“浊大计划”的方式进行[4]。首先,根据本系教师过去十年研究区域的分布,选择了阿尔泰山草原作为2015-2017年调查区域,并以当地民族互嵌型社区和乌伦古河流域的农业村落为调查点;其次,合理搭配每个调查小组的成员,1位青年教师、1-2位研究生和5-6位本科生。这种搭配不完全是因为需要老师带队,还考虑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论文选题,以及青年教师的学术研究;最后,成立了教授、副教授组成的指导团队,由两位长期在阿尔泰山草原从事调查的老师担任指导组组长,指导调查小组完成调查设计,在村落中的调查和调查报告的撰写。另外,两位组长根据在该地区的调查经验,初步选定了10个村落。在之后的两年中,分小组完成了相关村落为期40-50天的田野调查工作。

为了确保“村落民族志”调查的顺利进行,指导组和带队老师按照人类学基础调查的惯例,结合阿尔泰山草原人群、社会与文化特征,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份“村落民族志调查的提纲”。这份提纲参照了剑桥大学编的《田野调查技术手册》[5]、吴文藻先生整理的《文化表格》[6]的调查内容,包括生态环境与资源条件、族群与村落的历史及历史记忆、村落中的人群及其相互关系、村民的经济生活、村落内的社会结构、村民的信仰与仪式、村落社会的变迁等七个大的方面。每个大的方面又进一步细化为更具体的“小问题”,再明确每个“小问题”所需要搜集到的资料。这份田野调查大纲不仅老师要熟悉,学生也要熟悉。为此,在进入田野点之前,需要组织学生进行2-3次的培训,确保他们知道每一项内容的所指,明白每一个问题所必须的材料。

在村落中的调查大体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工作重点有所不同。前期,带队老师需要协调好与村委会的关系,安排好学生的住所和生活所需基本物资,向组员分配好工作内容。这一时期的重点是对村落做基础性调查,就是要用十来天的时间,让学生们分组搞清楚村落的环境和资源、村落和人群的历史,以及村民的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比如通婚范围、家族结构、其他群体性组织等)和村民的信仰(比如信奉的宗教、重要的仪式活动等)。目标是要形成关于村落的基本认识,并为下个阶段对特定问题的调查打基础;中期,带队老师要和组员一起对前期调查的情况做梳理,识别出几个感兴趣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设计田野调查大纲和访谈提纲。然后将相关问题分配给组员,由他们对这些问题做深入调查。中期调查持续十来天,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调查,为学生撰写论文打基础;后期,老师要指导学生对前期和中期的材料再次进行梳理,发现那些重要但尚未弄清楚的问题,指导学生沿着这些问题做补充性调查。这也要持续十多天,学生还要对一些重要人物做访谈,以获得当地人关于特定问题的态度和评价。每一个阶段结束,都需要1-2天的休整。老师和学生要一起分析调查中的发现和不足,梳理出下一个阶段的“问题线索”,以推进调查走向深入。

在村落调查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及时对调查材料进行整理,以基础性数据、几个专项调查的问题和重点访谈材料为框架对材料进行分类。此时,就要考虑成果产出问题了。大体来说,成果有三类:一是××村落的调查研究报告,带队老师带领调查组的学生按照标准的体例共同完成,学生可根据感兴趣的问题,分章撰写;二是学生根据研究报告中承担的内容,在指导老师帮助下完成毕业论文;三是鼓励调查组的学生一起修缮研究报告,并以报告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2016年以来,先后有两组学生的报告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两组学生的报告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新疆赛区)三等奖和优秀奖。调查组中还有研究生参与,他们可以继续在这些村落完成硕士研究生论文。

三、结语

人类学这门学科具有高度理论化与高度经验化两个特征。专业实习既是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人类群体多样性、适应性与同一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内化高度理论化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和认同的重要渠道。村落民族志的实践培养了年轻教师,让他们在边疆地区开辟了新的田野点。最近几年,这些年轻教师的成果多来自于在这些村落的调查。对于专业来说,已与相关县(市)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调查的村落已经成为长期的田野观测站,每年都可以安排学生前去实习。由于选点时已经考虑了村落的类型及其与区域社会的关系,专业实习的成果大大增进了我们对区域社会的认识。目前,我们正着手对这些村落的民族志文本(包括研究报告、学生的毕业论文、老师们发表的成果等)进行整理,以期在今后出版××区域人类学研究成果,提炼出关于这些区域的新认识。总之,“村落民族志”式的专业实习是人类学实践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形成了学生有成长、教师有收获、学科有发展的多方共赢格局,值得推广。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420/642.html



上一篇:西方人类学时间研究的主题与启示
下一篇:论经济发展是否可以替代文化需求关于翁丁佤族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