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明帝国到帝国文明(4)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斯密将人类文明进程划分为渔猎、畜牧、农耕、商业四个阶段。世界各国,交通条件各异,劳动分工无法均衡发展,才有文明程度之别。在《国富论》中,

斯密将人类文明进程划分为渔猎、畜牧、农耕、商业四个阶段。世界各国,交通条件各异,劳动分工无法均衡发展,才有文明程度之别。在《国富论》中,斯密专辟一章(第一卷第三章),着力阐释市场条件对文明分化之影响。世上文明开化之地亦为财富靡集之所,它们均有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地中海相当于欧洲的内湖,海面平滑、岛屿棋布,对早期航海最为适宜;中国与印度皆有大江大河交织而成的航运网络。

首先当然是现实捕获了思想。随着英法的扩张,它们的文明自信日益增强,于是将自身视为文明的模型,将殖民地社会过于简单地斥之为“野蛮”。恰如皮茨所言:“自由的殖民地改革本身,以及自由世界主义已经发生了改变。在十九世纪中期,不列颠的优越性、英国殖民统治的正义性几乎得到普罗百姓的认可。”

在他看来,一切社会的落后状态、一切野蛮的习俗与法律都证明了社会成员在心智能力上的低劣;相反,社会的繁荣、进步与文雅则证明社会成员在理性与道德能力上的卓越。所以,他声称,印度和中国文化封冻在一种凝滞静止的状态,只有通过一位英雄式的立法者的干预,或一个更加先进的社会(如不列颠)的干预,他们才能从这种状态获救。

大卫·阿米蒂奇《英帝国意识形态的起源》书影

所以,它不仅正在经历古今之变,也面对着东西之争:因为殖民而直面世界各地的文明差异与冲突。为了理解自身的发展及其与世界的关系,欧洲心灵必然要沉思文明之进程。在此语境下,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明社会史”便在苏格兰启蒙运动中萌生。


本文原载于《读书》2022年6期新刊,授权虎嗅转载,更多文章,可订阅购买《读书》杂志或关注微信公众号:读书杂志 (ID:dushu_magazine),作者:康子兴,头图来自:《大国崛起》第三集

这种致力寻求帝国和文明平衡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经历了重大转向,以密尔父子为代表的思想者,用一种认知能力差异导致文明和野蛮民族分殊的“哲学人类学”,打破了苏格兰启蒙哲学传统,“文明帝国”转向“帝国文明”,帝国凌驾于文明之上。


二、文明帝国

密尔的历史著述在两个重要方面破坏了那个传统。首先,相比较而言,苏格兰史学家设想了精妙的发展等级,密尔则将之简化为一种在文明与粗野之间划分的简陋的社会类型学。并且,他最终将所有非欧社会归入单一的社会‘婴幼年'范畴。其次,他的论证认为,一个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与成员的精神能力直接关联在一起。”因此,密尔缺乏任何历史发展理论。




当英国承继荷兰的模式,建立起自身的海洋霸权和商业帝国,配第阐述的观念也逐渐成为英帝国的自我理解。大卫·阿米蒂奇在《英帝国意识形态的起源》中表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人都认为他们的帝国不同于葡萄牙和西班牙,甚至不同于法国与荷兰,它是一个商业的帝国,对传播自由的英国制度与政治实践具有责任。在此意义上,商业体现了某种规范性的价值:具有纠正不义、消灭专制,甚至孕育文明的力量。


作者认为,詹尼弗·皮茨的《转向帝国》揭示的这一大转型,对当今世界的政经冲突亦有所启示。

帝国总是与“殖民”结合在一起,从而必然要面对异族的文化与法律,必然要面对生活方式与政治制度上的差异;并且,帝国还须有能力消化、吸纳这些差异。唯有如此,帝国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体,不会因地域、族群之孤立、对抗而崩解。

在福布斯看来,密尔深受苏格兰启蒙哲学的滋养,其推测史学亦承接这一传统。他表明:“一条连续的思想的因果关系之链把孔多塞、苏格兰‘推测'史学家们与颠覆东印度公司原始政策的本廷克(Bentinck)等人联系起来,因为他们注定要将一种更高的‘文明'模式加诸他们所谓的半野蛮国家。”亦即,福布斯认为,这些思想家与帝国政策制定者共享一种“文明”观念,对帝国的文明化使命拥有共同的理解,因此处在一个连续未断的思想传统之中。福布斯的文章颇有影响,他的观点也富有代表性。


詹姆士·密尔一度认为自己是苏格兰启蒙哲学历史的继承人。在《詹姆士·密尔》这篇文章里,邓肯·福布斯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zonghexinwen/2022/0614/860.html



上一篇:“世纪好书”4月5月合榜出炉《千里江山图》《艺
下一篇:封面书单·6月 | 攀援文字潜伏书中 过精神上“向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