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银行从大象向猎豹进化(2)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定制化来看,银行为客户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首先需要发现并掌握客户的个性化特征,包括基本个人和家庭信息、客户资产财务状况、客户消费结构和

从定制化来看,银行为客户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首先需要发现并掌握客户的个性化特征,包括基本个人和家庭信息、客户资产财务状况、客户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客户信用情况、客户风险偏好等等。其次,银行可根据客户的个性化特征,对其在本行的金融行为进行定义,提供一套相对标准化的能够鼓励客户特点行为的定制化产品建议和营销交互方案。最后,运用一定的算法和新技术手段,追踪记录和归纳分析客户对不同产品建议和营销交互方案的反应,提炼出最有效定时、定频、定额的定制化产品套餐和营销方式。

未来必须内部简约化,建立适应价值网的投入产出效率

“无限的游戏可以玩无数次,无限游戏中的规则能够自由达成或自由更改”,这就要求游戏规则必须简约化和可复用。银行外部差异化产品服务的快速响应,需要银行构建内部简约化能力来形成有力支撑,即基于标准化、组件化、参数化的业务模型和数字化流程能力建立“银行产品工厂”。这需要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的银行科技手段,重构金融服务全新的前中后台,包括产品、流程、渠道、IT等在内的一体化业务体系适应能力,实现非标资产标准化、标准资产数字化、数字资产智能化的DNA重构。

一是产品设计的组件化、参数化、自动化。银行引入组件化设计思维,提供大量的金融产品元件,根据客户需求随插即用,灵活运用组件装配产品,使产品创新开发更加高效、灵活。这些组件产生的服务可以开发成App,通过云端直接为客户提供场景服务;也可以作为嵌入式组件通过API开放给价值网的生活服务场景。例如,金融壹账通发布AI贷款产品加马(Gamma)智能贷款解决方案向中小银行输出,Gamma智能进件配置平台提供一站式灵活配置的贷款进件服务,各产品模块可独立配置,也可整体输出,中小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灵活对接。

二是重塑客户旅程,将标准化、自动化流程与产品工厂整合衔接,形成更广义的产品工厂。智能分析基础上的敏捷感知和响应能力的背后,是银行流程和数据整合的能力。商业银行不妨多听听客户对自己的吐槽,基于数字化手段,率先从业务占比高、价值创造大的业务领域开始重塑端到端的客户旅程,使得割裂的业务流程高效衔接,实现流程的标准化、自动化、精益化。例如,英国劳埃德银行集团在2015~2017年推动端到端客户旅程转型,通过十大客户旅程项目实现数字化转型,其成本降低了15%~30%,线上化业务营收占比由2014年的41%上升到2017年的69%。

三是敏捷实时、无缝连接的多渠道银行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实时智能银行服务响应,就需要银行在价值发现、存储和交付的场景上无处不在。比如,将自身API嵌入各种消费场景,客户可通过门户网站、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微信小程序、场景App等各种渠道调用银行API,金融服务需求在第一时间、第一触点获得满足。

四是“双模IT”战略,推动IT系统架构的模块化和敏捷开发。“双模IT”模式下,传统开发模式保证核心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非线性的敏捷开放模式在开放平台上,业务模型驱动IT系统组件快速开发迭代,实现即插即用和便捷更新,大量复用原有零部件,减少IT大量重复开发,快速响应客户满足实时、小额、高频、海量的需求。

未来必须精于协同,建立适应价值网的“杠铃机制”

“无限的游戏可以玩无数次,无限游戏中的规则能够自由达成或自由更改”,还需要游戏的设计和运营者必须精于协同,打造基于金融价值网的“杠铃机制”,强化银行内部前后台部门间的协同能力,以及与金融科技公司等外部价值网主体的跨界协同能力。

内部协同

银行内部协同方面,银行构筑企业级业务架构和应用架构,坚持自顶向下的原则,形成统一的产品视图、运营视图、客户视图、渠道视图、信息视图、风险管理视图等集约化的企业能力“价值网”,银行前台融入商业场景提供嵌入式金融服务,银行中后台部门通过实时智能的嵌入式作业前移为产品服务的协作者。

统筹协同优势资源,为打造企业能力“价值网”提供持续性保障。英国劳埃德银行集团定位“数字化”发展战略,持续4年投放10亿英镑专项资金,有效改善工作效率、节约运营成本、提升客户体验。并将每年能力提升获取利润按比例迭代投放持续推动企业能力优化改进,助力该行成为该国最大的数字化银行,优质客户占比大幅提升。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302/572.html



上一篇:丝路文明因交流互鉴而绚丽多彩
下一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观到文化人类学研究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