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影视人类学的使命与实践维度(2)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界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议题进行深入讨论。影视人类学家园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界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议题进行深入讨论。影视人类学家园观念主要可以概括出三个层面的意涵,一是“物质家园”,这是空间或物理意义上的家园,包括空间位置和住房建筑等。二是“生存家园”,是指山林、河流等和生活居住地的关系,是人与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关系,还包括生存资源。三是“精神家园”,是人们心灵上的庇护感和归宿感,是象征与体验的统一。“物质家园”与“生存家园”又被称为“有形家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即作为根、祖国、故乡及各民族集体认同意义上的家园。

“精神家园”须依附于“有形家园”而生成、存在和塑造。研究“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仅要研究文化、心理和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家园,还需要深刻理解疆域、多样化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等这些根源性土壤对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意义,以及象征性符号系统与共同体的互动、依存、生成和有形化的过程。相较于文本式研究,影视人类学的具象化表述及叙事性阐释能力更适于表述阐释这些关系性、过程性和空间性的问题,也更具现实应用价值。

研究社会文化的人类学学科也发展出生态人类学、景观人类学等分支学科,还与地理学和历史学交叉而成人文地理学,研究自然环境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为了超越文化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新时期影视人类学探索学科的现象哲学和分析哲学转向,希望以非表征的方式为有形—无形家园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自然科学对物质世界的研究方法被证明也适用于人类历史的还原。在更广泛的人文社科领域,自然科学技术也可以是贯通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手段,而影视人类学作为人文学科中颇具科技含量的学科,应更善于使用科学技术的方法进行文化研究。例如,在西南山地民族村落影像民族志研究中,尝试通过三维测量建模、数字虚拟现实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村落民屋坐落、山水系统、风水结构、防御灾害系统、亲属房族位置关系进行呈现,也可对区域内村寨聚落进行规模化比较分析,能更好地阐释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在喜马拉雅山地社会研究中,影视人类学与实验语言学合作能更好地阐述人群迁徙流动的历史过程。另外,影视人类学吸收科学技术哲学、栖居理论以及技术人类学等理论方法,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的学术视野和研究路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庞涛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zonghexinwen/2021/0210/516.html



上一篇:陈根:人类学的无用之用,田野调查的温度与创
下一篇:热爱弱文化的不朽者:人类学宗师克洛德·列维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