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类学学报》刊物宗旨[10/06]
- · 《人类学学报》征稿要求[10/06]
- · 《人类学学报》投稿方式[10/06]
- · 《人类学学报》数据库收[10/06]
- · 《人类学学报》栏目设置[10/06]
读书 | 《世界历史的动力》:反思历史本身以及(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世界历史的动力》 《世界历史的动力》曾在1978年和2002年两次再版。在2002年版的新导言中,导言作者哀叹:相比《世界历史的动力》首次出版时的好评
《世界历史的动力》
《世界历史的动力》曾在1978年和2002年两次再版。在2002年版的新导言中,导言作者哀叹:相比《世界历史的动力》首次出版时的好评如潮,道森近几十年几乎为职业史学界所遗忘。这一判断恰当与否需要辨析,它涉及我们如何从当代学术语境的角度评价道森的学术价值。
许多亲历这一时代的西方学者,往往从哲学的高度去反思现代性。这既包括英国的汤因比、罗素和柯林伍德,也包括欧洲大陆上的雅斯贝斯等,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卡尔·贝克尔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当然,这些学者的学科基础与知识背景存在差异,他们的侧重点与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各不相同。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共性。近代西方的发展方向确立于18世纪。此后自由主义的进步观支配着政治领域的思潮,科学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工业化成为主流。近代西方在物质层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与此相对,人在精神层面却未能与新形势相协调。精神层面的变化未能及时适应物质层面的飞速变化。这是西方近代文明出现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因此,西方人需要反思自身的精神世界。
上海书店出版社2022年4月版
内文选摘:
编辑:蒋楚婷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zonghexinwen/2022/0617/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