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研究的文化概念问题(4)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后殖民理论中的“杂糅”(Hybrid)概念就体现了这种文化交互性。Homi Bhaba认为,这种杂糅存在于相互冲突的文化间,通过在文化“中间”地带(“in-betw

后殖民理论中的“杂糅”(Hybrid)概念就体现了这种文化交互性。Homi Bhaba认为,这种杂糅存在于相互冲突的文化间,通过在文化“中间”地带(“in-between”space)穿越和栖居的人们,对建立在种族、阶级、性别和国籍之上的身份认同发起挑战乃至颠覆。因为杂糅必定同时分属于二元对立的双方,实际上也就解构了二元对立。巴西食人主义翻译理论是一种文化翻译理论,也体现了解构主义意义上的文化概念。为了重拾被欧洲文化压制的本土文化,巴西于20世纪20年代爆发了“食人主义”政治抵抗运动,即通过吞噬和吸收欧洲文化的“肉体和精血”来滋养、发展和壮大本土文化,并以此反抗欧洲的文化霸权。两种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不是相互否定、相互取消。受此启发,1960年代巴西坎波斯兄弟(Augusto de Campos与Harold de Campos)提出了食人主义翻译理论。原文的终极意义被消解,吞噬的原文拌之以本土文化元素,为再造的译文提供了养分。“食人主义”隐喻式反映的不仅是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关系,还体现了文化间相互依存、相互转换和相互斗争的关系。

那么,当文化边界变得模糊甚至消解时,又如何去定义“文化”呢?从解构主义思想出发,Pym建议不去定义“文化”,以留下更多可供发现的空间和避免单一文化(monocultures)带来的种种草率设想。他进一步从翻译的角度解释道,“单一文化可以通过否定的方式来定义,不是用源文本和目标语文本来定义文化,而是将其定义为是文本从一种翻译到另一种翻译,从输入到输出运动中所遭遇到的阻抗……,如果没有文化,信息流通也就没有阻碍,信息也会保持不变。于是,我们可以通过转化进出文化间的文本(语词、观念和概念)来使文化显身。这样,建立在跨文化基础上的翻译史就会告诉我们什么是文化,而不是反过来。”[28](p191)简言之,跨文化先于文化。

四、结语

作为一种跨语际、跨文化的信息交流活动,翻译尤其注重对文化因素的考察。由于翻译研究的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来自不同学科和理论话语的文化概念都纷纷进入各种翻译理论中。任何理论体系的构建,必须对其关键概念进行界定,否则就会导致理解的混乱、使用的随意以及理论的漏洞。因此,对于翻译研究中文化概念的涵义、使用语境及范围的爬梳,有助于准确把握和使用相关翻译理论。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226/563.html



上一篇:汉字文化基因论
下一篇:中医文化传播的现代语境五他者之音海外本土中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