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视角下的农村土地使用状况探究以甘肃省(3)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如笔者采访的韦大妈便是一例。韦大妈的三个子女都在城里工作,有着稳定的生活。子女们不愿意韦大妈继续务农,而她却愿意继续在田中劳作。韦大妈说

如笔者采访的韦大妈便是一例。韦大妈的三个子女都在城里工作,有着稳定的生活。子女们不愿意韦大妈继续务农,而她却愿意继续在田中劳作。韦大妈说:“我们愿意种的原因就是,还要吃这个粮,我们觉得这个东西对我们来说健康,环保呀,我们自己种的,放心。”由此可见,与十几年前相比,当前农民务农的动机与目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种植蔬菜水果等多为自己食用,他们通过自己种植满足基本的食物要求。当然,这种自己种植自己消费的模式绝非是我国古代小农户“自给自足”生存模式的简单重现,催生自给自足的动因源自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更高质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四、结语

综上,本文通过对碾湾村的村民进行个案访谈,得出了碾湾村村民的生活对土地的依赖性正在减弱。土地重要性弱化的原因,在于现代化冲击下村民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消费需求和机会选择。城镇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务农不再是农民唯一的出路,农民通过进城务工满足了自身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同时,农民的观念也在发生的改变,生活质量高的标准由“拥有充足的耕地和丰富的作物”向“能够务工赚取更多的钱”转变,土地作为财富与地位象征的隐喻正在弱化。农民们更加注重计算投入与收益间的比例关系,理性的选择能够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收益的生活方式。部分农民依旧依靠土地种植作物,但这种自给自足行为的动因在于希望获取绿色、健康的食品,反映的是农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社会环境的变化促使人民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又反作用于社会环境。基础生活条件的极大满足使得农民们产生了更多层面的物质需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了契机。在城市化发展迅猛的今天,城市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加速着农民向城市的流动,土地的角色在农民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中逐渐转变。农民们依旧热爱土地,利用土地,却不再完全依赖于土地。土地对于农民而言,正在逐渐由生活保障的必需品向提高生活质量的加速器的角色转变。

[1]侯银萍,谢地.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流变——一个法经济学的视角[J].学海,2010,(1):94-100.

[2]张光红,代少强.农村土地流变的人类学研究——以滇东北雄村土地使用及其变迁为例[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5):85-88.

[3]罗杨.柬埔寨华人的土地和祖灵信仰——从“关系主义”人类学视角的考察[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3,(1):60-67.

[4]邹晓云.中国土地改革流变[N].中国经营报,2014-09-01(A10).

[5]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 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316/599.html



上一篇:人类学视野下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脱贫
下一篇:人类学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世界银行为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