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柯诗性智慧语境下教育的诗性再审视(2)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维柯有一个论断:想象力的产生最初源于巨大的恐惧和好奇。他认为当人类原初居民在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的时候,尤其是在面对令人惊惧的巨雷闪电

维柯有一个论断:想象力的产生最初源于巨大的恐惧和好奇。他认为当人类原初居民在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的时候,尤其是在面对令人惊惧的巨雷闪电之时,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惊奇和恐惧。惊奇和恐惧唤起了人类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人生而就有的特性,它是蒙昧无知的女儿和知识的母亲”[3]120。惊奇唤醒了人类的心灵,他们用强旺的感觉力去想象,又用惊人的气魄和想象力去创造,于是,解读天神意旨和预兆的玄学也相应产生了。这种占卜的玄学就是人类最初的诗,也由此产生了一些能解释天神语言和预兆的人,这些人就是最初的诗人。最初玄学不是抽象的理性的玄学,而是一种粗糙的感觉到的想象出的玄学,玄学飞向共向,“从这种粗糙的玄学,就像从一个躯干派生出肢体一样,从一肢派生出逻辑学、伦理学、经济学和政治学,全是诗性的;从另一肢派生出物理学,这是宇宙学和天文学的母亲,天文学又向它的两个女儿,即时历学和地理学,提供确凿可凭的证据——这一切也全都是诗性的”[3]181。从上述有关“诗性”和“诗性智慧”产生的描述中不难看出,维柯的思想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独特的人文研究方法至今备受争议,但不能否认它的价值,维柯独特的研究方法无疑为人文学科打开了一扇新的方法之门。

总而言之,“诗性”和“诗性智慧”在维柯的想象哲学中是极其重要的存在,“诗性智慧”,就是想象的能力,更是创造的能力,这是人类脱胎于动物而又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诗性智慧”类似感性思维,是在人类尚不具备基本推理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知识极端无知的情况下已具备的一种虽然粗俗但却非常原初的思维能力,它早于理性思维而出现,是孕育理性和文明的温床,正是在这种感性的智慧之树上绽放出了人类最初的理性和文明之花。

2.“诗性智慧”也是人类心灵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源泉和不竭动力,是一种综合运用感觉、记忆、想象和推理思辨的能力,是一种高级的心灵和思维模式。创造力是建立在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基础之上,并能将两种能力进行有机耦合进而产生巨大价值的能力。创造力的产生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判断、推理、思辨和综合,同时也离不开感性思维里的感觉、激情、诗意和想象。

感性是“思维的眼睛”,通过感性思维,人才能认识和把握世界初始的形象和图景。理性思维追求事物的本质,是对感性认识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通过理性思维,人才能把握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内部框架。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辅相成,互为依赖,纯粹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是不存在的。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就是不全面不深刻甚至是不正确的,是得不到认识上的升华和质的飞跃的。因此创造力的产生既离不开表象的感性认识,也离不开观念的理性思维,它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融合、碰撞之后产生的价值巨大的思维火花,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贵火种。

创造力一般包含四种能力,即感知力、记忆力、思考力和想象力。从概念的种属关系上可以看出,创造力本身就包含了想象力。由前所述,“想象”从维柯词源角度看也蕴含着构建、创造之意。而从认识论角度来看,想象是一种本身不在场的东西出场的能力或经验,这种本身不出场的出场就是一种创造。康德对于想象力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他把想象分为两种,一种是“再生的想象力”,另一种是“创造的想象力”[4]21,创造的想象力的作用一是综合各个感觉因素,形成整体感觉对象的能力;二是连结感性直观和知性概念,形成经验知识。康德还认为“真正为天才而设的园地就是想象力的园地,因为,想象力是有创造性的,比其他性能较少处于规章强制之下,因此更易于发挥首创性。”[5]21所以,想象力就是创造力,创造力就是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孕育着创造,想象和创造可互为条件,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蕴含,因此“诗性智慧”的本质既是想象力、也是创造力。

3.“诗性智慧”奠定了维柯想象文化哲学的基础

想象是维柯哲学体系的根基,奠定了他哲学思想的大厦。维柯对“想象”是极度推崇的,但是“想象”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可谓一波三折,一开始就受到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影响很不受人欢迎,且地位十分低下。维柯《新科学》的问世,可以说正式拉开了为想象正名的序幕,这种努力直到在康德那里,才最终确立了在哲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225/558.html



上一篇:人类的音乐语法
下一篇:领有和所有评介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