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理解佤族剽牛活动(4)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通过上文的历史民族志描述,我们可以发现,佤族的剽牛活动和人类学家所讨论过印第安人的“夸富宴”有很多相似之处。佤族剽牛与印第安人“夸富宴”最


通过上文的历史民族志描述,我们可以发现,佤族的剽牛活动和人类学家所讨论过印第安人的“夸富宴”有很多相似之处。佤族剽牛与印第安人“夸富宴”最大的相同之处在于,伴随着活动的进行,较为富有的人经过长久积累的财富在瞬间消耗完,并分配给贫穷者。通过这种夸张的形式,财富在社会中进行了再分配,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会中出现的贫富差距,也在很大程度上弥合了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裂缝。当剽牛与“夸富宴”活动结束之后,穷人获得了物质上的实惠,富人获得了社会声望,并把财富转变成社会资本,富人与穷人共谋了皆大欢喜的盛大场面。基于此,一些研究者把佤族剽牛与人类学家博厄斯及其学生本尼迪克特等人描述研究过的北美洲西北岸夸库特尔印第安人的“夸富宴”等而视之,认为两者的目的和动机都十分相似。①

人类学家在世界的其他地区,如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等地也发现了类似的社会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莫斯认为,“夸富宴”这种原始的生存方式是原始部落的一种普遍现象,并建议保留“夸富宴”这种叫法来指称这一类型的人类行为。②这种看法加深了人们对剽牛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然而,学术研究不仅要知其然,还应该知其所以然。露丝·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 一书中对“夸富宴”的产生背景做了详尽的解释,重点论述了印第安人生活其中的生态环境和日常生活方式。③因此,我们要想正确理解剽牛之于佤族人的重要意义,首先应当把这种行为放到佤族所生活的自然生态与生产技术中做生态人类学的分析。


四 佤族的生态环境、生产技术与社会互助机制

生态人类学家朱利安·斯图尔德论述了“文化生态学”在开展研究时的三个基本程序:一是必须分析开发技术或生产技术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是必须分析用特殊的技术手段开发特殊地区中的行为模式; 三是必须弄清行为模式在开发环境中影响其他文化方面所具有的作用程度。①斯图尔德认为,这三个程序并不能孤立看待,而是应该将三者整合起来。因为孤立地考虑人口统计、居住模式、亲属关系结构、土地占有、土地使用及其他关键性的文化因素的话,那就不能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②斯图尔德提出的“文化生态学”具体切入研究对象的视角,为我们从自然环境、生产技术和社会文化交织之处探讨佤族的剽牛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佤族居住的生态环境

佤族居住的区域大体上是在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这里山岭重叠,山脉纵横。佤族分布的沧源、西盟、孟连、澜沧以及双江、耿马的部分地区,因为在北回归线以内,处于亚热带地区,因而气候比较温暖。由于佤族居住地区普遍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也较为肥沃,很适合于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


西盟县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降水量丰富,年降水量2758.3 毫米,集中于5月到11月之间,降雨量为全省之首。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319 天,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7.3℃—24.4℃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9.7℃—14.2℃之间。③

在表面上看来,佤族居住的地方气候湿润,气温并不是很高,全年的降雨量也十分充沛,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但是,佤族居住的地区降水的季节性强,造成雨季时大雨滂沱,雨水量过多,光照量过少,旱季时光照量虽然多,但降雨量又少。降雨量和光照量的季节分配不均衡,对于作物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仅从气候条件来看,农作物在阿佤山区全年都可以生长,但降雨量因为旱季和雨季的分布不均匀,过去主要的粮食作物只能在雨季时种植一季。而且因为阿佤山地区沟壑纵横,大部分的土地因为水利条件的原因不能复种。


人们对财富的利用不外乎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来扩大再生产,凭此积累更多的财富; 一种是用于各种目的的消费。①在佤族的剽牛活动中,所消耗的黄牛和水牛既是一种有形的财富,也是一种协助人们劳作生产的工具,是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在佤族社会中,牛的作用和价值要么是被用于日常生活消费,要么是被用于投入农业生产,据此获得更多的财富。很显然,在佤族传统社会中,人们选择大量消耗黄牛和水牛,而不是将黄牛和水牛投入农业再生产,因而形成了大量宗教活动都必须剽杀黄牛和水牛的文化要素。


从前文对佤族居住区域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描述来看,在佤族分布的很多地方,一年只能种植一季粮食作物,且作物品种十分单一,也没有任何的经济作物存在(近代以来鸦片的传入是例外)。由于佤族村民耕种土地的时间有限,主要是依靠人力耕种土地,对畜力的使用需求并不强烈,黄牛和水牛作为有形财富的价值超越了它们作为生产工具的价值。也就是说,佤族社会并不需要黄牛和水牛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帮助他们提高劳动生产率,制造更多的财富,黄牛和水牛存在的意义就只能是在大量宗教活动中被宰杀。因此,富裕的佤族村民通过在宗教活动中大量剽杀黄牛和水牛来换取社会声望就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zonghexinwen/2020/1103/411.html



上一篇:个人最喜欢的5部美剧,推荐给你们
下一篇:人类学家胡家奇发出呼吁:合理开发和利用科学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