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视阈下凉山彝区现代道路建设及其意义探(5)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五、余论与思考 道路与人类日常生活、经济生计、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息息相关,因而道路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道路的人类学研究应充分

五、余论与思考

道路与人类日常生活、经济生计、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息息相关,因而道路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道路的人类学研究应充分结合地理学、政治学、传播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而对道路展开综合研究。在人类学的视野中,道路兼具物质性、空间性、社会性和连通性等特征,它既是一种物理实体的有形物质,也是一种无形的非物质文化。本文对不同时期凉山的道路建设及其意义进行了宏观探析,凉山的道路建设与民族国家建构、国家现代化以及脱贫攻坚和可持续发展等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道路甚至可视为凉山彝族社会文化的呈现方式,同时也是凉山彝族社会转型的重要载体。就乐西公路修筑过程及其意义看来,边远民族地区国家观念的形塑与国家认同的构建,是一个长时段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力量的共同推进,它与民族地区道路建设有着紧密的关联。而雅西高速公路的修筑和使用则实现了凉山与外部世界互联互通的愿望,其修建过程中呈现的强大交通建设技术表明,国家是一种现代化力量,它可为我们寻求现有日常物质的转型提供全国性的网络连接。同时,雅西高速公路促进沿线村庄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使得地方村民加入一个全新、多元和多样的社会体系中,从而不断构建自己的现代性。随着凉山地区“基础设施扶贫工程”的实施,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航空运输、以及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凉山地区如火如荼,这将实现凉山与周边区域高效畅通连接,从而不断弱化由于地理等自然环境带来的阻隔,实现该地区“时空伸缩”景象,进而实现促进区域性整体全面脱贫,并为地区更长远和更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仅从宏观上探讨凉山彝区不同时期的道路建设及其意义,由于道路本身是流动的基础设施,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流动,它可呈现复杂的社会人际网络,其修建和使用过程还能揭示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动态。因此,凉山彝区的道路研究应引起学界的持续关注与研究,学者们应选择凉山具体的道路和沿线村落,运用人类学传统的参与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以及口述历史等方法,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对凉山道路开展全面、深入的综合性研究。

注释:

① 周永明将与道路相关的一系列研究统称为“路学”(Roadology),并先后在重庆和深圳组织举办了三届国际路学工作坊,出版了论文集《路学:道路、空间与文化》。

② “夷”通“彝”。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务院开展对各个少数民族名称的确定工作,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北京会见彝族代表研究讨论,最终尊重彝族人民的意愿,用“彝”替代“夷”作为彝族的统称,本文为行文方便,且尊重现在的习惯称呼,下文一律用“彝”代替“夷”(除引文保留“夷”以外)。

③ 凉山彝区腹地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黑彝家支势力统治的彝族聚居区美姑、布拖和昭觉三个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外人进入彝区均需要当地有势力的黑彝家支头人做担保并由其亲自或派人带路。

④ 早期西方传教士和旅行家们都将凉山彝区称为“独立倮倮(Independent Lolos)区域”,如法国军官吕真达(A.F.Legender)于1907年和1910年先后两次考察四川凉山后所著的《四川两年:旅行记事、地理、社会和经济研究》。受西方人的影响,也有不少中国学者将凉山彝区称为“独立倮倮”,如林耀华的《凉山夷家》、曾昭抡的《大凉山彝区考察记》、马长寿的《凉山罗彝考察报告》以及胡庆钧的《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形态》都提到类似的说法。

⑤ 时任国民政府西昌行辕中将主任。

⑥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四川省2011年统计年鉴,当年全国城镇化水平为51.3%,四川省的城镇化率为41.8%。

⑦ 转引自周永明:重建史迪威公路:全球化与西南中国的空间卡位战[J].载周永明,编,《路学:道路、空间与文化》,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⑧ 2017年全省共有36 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其中凉山州有11个,占全省总国贫县的1/3,同样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阿坝州和甘孜州分别为3 个和5 个国贫县。

⑨ 参考网址:凉山州人民政府网,http://www.lsz.gov.cn/xxgk/tjxx/tjsj//t31_.html.

⑩ 凉山州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将全州划分为安宁河谷地区、木里藏区、大凉山彝区“三大片区”,安宁河谷“五县一市”包括西昌市、会东、会理、德昌、宁南和冕宁县;大凉山彝区包括布拖县、美姑县、金阳县、昭觉县、雷波县、普格县、喜德县、盐源县、木里县、越西县、甘洛县(均为国贫县)。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118/489.html



上一篇:镜头后的人 摄影家的肖像
下一篇:道路研究的意义与途经①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