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旅游策略艺术与节日双重构建的审美乌(6)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总而言之,从整体上看,在旅游市场中,乌镇戏剧节是一项为数不多的、相对成功的审美实践。西方式的戏剧节为当地文化生态注入了新的活力,由此乌镇

总而言之,从整体上看,在旅游市场中,乌镇戏剧节是一项为数不多的、相对成功的审美实践。西方式的戏剧节为当地文化生态注入了新的活力,由此乌镇旅游迈进了文化艺术的领域,实现了乌镇旅游产业从传统的观光度假到文化审美的消费升级。作为旅游商品,在发现特定群体对审美体验的高度需求这一商机的情况下,它能够成功调动艺术和仪式来提供审美现代性下极度匮乏的审美体验,既满足了普通受众看热闹,又满足了内行受众观戏剧的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带给了游客们趋于乌托邦化的审美体验,由此完成了资本与审美的结合。这些都是乌镇戏剧节旅游开发中的优势。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这一过程中,乌镇戏剧节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更为艰巨的发展问题。首先,如何更好地平衡资本、审美与消费的关系,在充分利用资本推动艺术审美发展的同时,保证审美的独立性,让艺术作为艺术本身(而非一种身份符号)被大众吸收,从而真正地保证它在旅游活动中独特性。正如法国奥利维耶·阿苏利在访谈中指出,一方面资本的发展会造成人的异化,但另一方面在资本发展的新阶段,当无孔不入的资本渗入到艺术审美领域,一定程度上也会实现对个体审美需求的满足。[15]然而,更多的如当资本支配下的审美产品进入消费领域,对消费者的影响会不会如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提出的,所谓审美消费最终实现的不是对个体审美需求的满足而是创造出了“一种直接与一个生产及指导性消费的社会编码规则及标准相联系的工具约束。”[16]一旦资本脱缰,完全套牢了艺术,艺术是解放人性的革命因子,还是引诱人无节制消费的海洛因,我们无从得知。然而,这些都是乌镇旅游升级到文化旅游而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其次,人们都说乌镇戏剧节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西方的结合。然而,依笔者的实地考察来看,乌镇戏剧节更多的依然是对西方戏剧文化的引入,虽然其中也有中国传统曲艺,但并不占很大的份量,旅游业的发展如何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生依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最后,如何更好地实现乌镇戏剧节的活动内容与当地自然地理与文化地理内涵的完美结合,真正实现戏剧活动在乌镇相融相生的“此在”而非物理位置上连接拼贴式的存在。唯有此,才能更好地激活游客对当地文化的理解,更好地把握乌镇特有的文化记忆,从而实现游客对乌镇的情感连接,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上都是乌镇戏剧节在以后的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当代美学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1](德)本雅明,王炳钧.经验与贫乏[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德)恩斯特·卡西尔,甘阳.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3](英)李斯托威尔,蒋孔阳.近代美学史评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7.

[4](德)伽达默尔,张志扬.美的现实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5;34.

[5](德)伽达默尔,邓安庆.伽达默尔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6](德)马尔库塞,李小兵.审美之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7]福柯,王喆:另类空间[J].世界哲学,2006(6).

[8]杨春时.现代性空间与审美乌托邦[J].南京大学学报,2011(1).

[9](荷)范丹姆,李修建,向丽.审美人类学视野与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0](美)芭芭拉·艾伦瑞克,胡訢諄.街头的狂欢[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11]向丽.国外审美人类学的发展动态[J].国外社会科学,2010(2).

[12]陈向宏.乌镇掌门人的戏剧“乌托邦”之梦[EB /OL].http:///niandaifang/special/chenxianghong/#pageTop.

[13](法)古斯塔夫·勒庞,马晓佳.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8.4.

[14](加)马歇尔·麦克卢汉,何道宽.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6.

[15](法)奥利维耶·阿苏利,王杰.审美资本主义的前世今生:奥利维耶·阿苏利教授访谈[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8(1).

[16](法)让·鲍德里亚,刘成福,全志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402/630.html



上一篇:旅行人类学
下一篇:人类学视阈下茶卡盐湖的工业开发与景区生产从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