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视域下的文化产业研究(3)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反观文化产业,其研究涉及的领域十分庞大,包括了“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关系理论;文化产业与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关系理论;文化产业与现代社会关

反观文化产业,其研究涉及的领域十分庞大,包括了“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关系理论;文化产业与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关系理论;文化产业与现代社会关系理论;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进步关系理论;文化产业与现代产业结构理论;文化产业组织与市场关系理论;文化产业运行机制理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文化产业战略理论;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管理理论”[13]14-16等,涵盖了微观、中观和宏观的不同层面,涉及了经济学、文化学、传播学、政治经济学、媒介研究、艺术学等学科。在文化产业研究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凡是当代比较重要的理论学说或研究方法大都被其吸收所用,如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性别研究、种族研究、后现代等[14]。但没有任何一个学科或理论学说的文化产业研究能涵盖文化产业研究的全部内容。因此国内有学者指出,文化产业研究必然是一个需要建构的研究生态系统,涉及文化学、生态学、系统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法学九个学科及其相关的理论和分析工具[15]。

由此可见,文化产业的研究并非单纯深度垂直的研究,相反它需要多学科参与才能彰显其全部内容和面貌。要真正深入全面地理解文化产品及由其带来的产业经济形态、社会文化形态,需要运用各种理论和视角才能达成。人类学的理论、视角、方法对于文化产业的研究具有支撑和补益的作用。

无论是从文化产业勃兴作为一个社会经济文化事实、一门科学自身发展的现实逻辑、亦或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与文化产业之“文化”的天然联系,都要求人类学从原来的生活的文化拓展去关注和介入文化产业的研究。对人类学而言,这是挑战,也是机遇,人类学在此过程中可以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论域甚至进行理论创新。对于文化产业而言,人类学这门兼具人文、社科、生物三重研究视角的学科也会给予文化产业研究以独特的贡献。

三、人类学文化产业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1.整体性与整合性视角

文化产业本身是具有文化性、经济性、政治性、民族性的多元复杂的社会文化系统,因而不同的学科都有介入文化产业的研究。经济学的研究偏重文化产业的经济运动规律,对其文化属性的探索不足;传播学的研究偏重受众行为研究,对文化产业与更广泛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进程关系的关注不够;媒介研究又存在形式有余内容不足等问题。对于文化产业的研究,需要呼唤一种整体和系统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正如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约翰·哈特利教授声称,文化产业研究是属于“文化科学的研究”,区别于主流的经济学研究和文化产业批评研究,需要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研究创意生产力”,“创新生产力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活动,它也是一个文化活动,其考察的不仅仅是某一个企业,或者某一个个体,而是要研究群体、研究网络。同时,不仅仅要研究知识产权,还要研究不同群体不同网络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合作、竞争和冲突的”[16]。除此之外,在更为宏观的层面上,对文化产业的研究还需要“系统地考量文化产业与更广泛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进程之间的关联”[5]32,其中涉及了社会道德、权力和正义等面向的问题。

人类学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整体性和整合性原则”,前者强调人类文化和社会是一个多面的整体,后者则是强调社会文化各个层面的联系运作。人类学整体性和整合性视角能够使人们从政治、经济、婚姻、宗教等广泛联系的脉络中去考察事物,考察各项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藉此可以从人类生活各个相关联的面向去探究文化产业,看到其内外广泛、彼此相互影响的社会文化场域。把文本的生产、流通、接受、消费放到这样一个整体的视野中去思考,对其进行社会-结构、道德-政治、生物-文化、历史-整体、阐释-反身、对话-比较等分析。宏观上,可以探讨文化产业与社会文化变迁和转型、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中观上,可以考察国家、文化产业公司、文化产品三者之间的关系;微观上,可以分析文化产品如何深嵌在各个国家、民族与地方的文化体系和脉络中,透过具体的实践得以运作和实现。

总之,人类学可以赋予文化产业研究者全人类文化观看的视角。人类学的视野就像基本的哲学修养一样,赋予文化产业的研究总体综合宽广的底蕴。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127/495.html



上一篇:人类学语境中黔北嗜酒习俗的文化解构
下一篇:我国发展牧草产业现存问题及对策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